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乐坛资讯

  中国音乐电视的过去与现状

  【中国吉祥0】各位嘉宾,您们觉得在音乐电视这种形式还未进入中国之前,我们的音乐传播状况如何?而有了音乐电视之后有是一种什么情形?

  【嘉宾于丹】 在音乐电视出现之前,音乐只是用来听的,有了音乐电视以后,视觉和听觉变成了双飞的翅膀,音乐电视的传播更大众化,也更市场化,在流行文化中所占的位置比纯音乐的传播要加强了很多。


嘉宾何晓兵

  【嘉宾郑浩】 我觉得音乐电视在进入中国之前我们的音乐传统主要是通过广播、电视文艺晚会、磁带等方式和大家见面。作为看得见、听得见的视听传播方式在当时只能通过晚会进行传播,但晚会有一个局限,一首歌曲只能由歌手在本人在现场通过自己的演唱来进行演绎和表达,很多歌曲不能够通过视觉进行多层次的理解,有了音乐电视以后,音乐本身经过导演的二度创作,变成了一种独特的影像,能够传递情感,能够表达导演对这首作品的理解。通过服装、化妆、摄影、灯光、演员集体的劳动创造出一种不同于文艺晚会的视觉形式。所以让这首歌曲的表现力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容易让观众接受。试想在没有音乐电视之前,你只有通过看一个整台的晚会才能看到其中的一首歌,现在有了音乐电视,它短短的四分钟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在电视平台自由的播放。这种形式使它更容易进入到老百姓的千家万户,对歌曲的推广产生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中国吉祥0】请问各位嘉宾:您们觉得现在的MTV越来越时尚吗?您们是如何理解和看待时尚的?

  【嘉宾于丹】 我想流行和时尚不是一个概念,流行是眼下大家都在做的事,时尚是大家心里很向往的事,时尚未必等于流行。当流行的泡沫都消失之后,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时尚能积淀下来,MTV是时尚文化现象,这里面有时尚的元素,但是任何一个领域的作品都要经过大浪淘沙,我们的MTV肯定会越来越时尚,因为时尚是一个国际潮流。

  【中国吉祥0】当音乐电视在不断追逐时尚的时候,它会不会丢失音乐本身本质的东西?

  【嘉宾何晓兵】 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音乐电视它的文化属性是什么,刚才我说了音乐电视一开始它就是一个音乐工业的广告促销工具。所以,它所宣传的音乐并不是指所有的音乐,而主要是指商品性的音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流行音乐。那么,既然它所促销的是流行音乐,它就必然要体现出流行音乐的非常浓郁的商品性特征。但是我不明白您说的音乐本身本质的东西是什么?照我来看,从起源论角度来说,音乐本身并不仅仅是为了审美或者娱乐而存在的,而是一种人类谋求生存的工具。它可以用在很多方面,除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和娱乐之外,它以前更多的是用来进行知识传承,用来进行求偶,用来进行通讯联络,用来进行文化认同,用来进行宗教的传播和传承等等。所以,如果我们说到音乐的本质的话,我认为它首先是一种多功能的人类生存工具。如果我们认同这一点,那么音乐电视当然就把音乐的本质丢掉了很多东西。比如说我前面说的那些非审美的,或者非娱乐的这些功能。任何一种电视现象或者音乐现象它都只能承担一定的文化功能,而不能承担音乐这个涵盖面很广的全部文化的功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认为音乐电视的存在是有它自己的合理性的。不知这个回答你认为如何?

  【有点幸福】何教授,现在大大小小的歌星都急着找人拍MTV,好像有了MTV,这个人就火了似的,您是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嘉宾何晓兵】 不管大歌星还是小歌星,他们这样做总是有道理的。因为MTV一产生就是一种唱片和歌手的促销工具,一开始它并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而更像是一种变相广告。它的功能就是向社会推出音像制品和歌星,而且它的促销效率非常高。当年在1982年美国的麦克尔.杰克逊还是一个黑皮肤的刚出道歌星的时候,曾经拍了一部音乐电视作品,叫做《恐怖之夜》,这部片子在电视播出之后,使得麦克尔.杰克逊在一夜之间成为美国流行音乐的领军人物,而且导致他的同名唱片卖出了四千万张,这是一个迄今唱片业还没有打破的记录。从这一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大大小小的歌星们为什么热衷于拍摄音乐电视。

  【来去匆匆70】大家都一窝蜂的做一件事,是不是个性就没有了?就像很多MTV都大同小异,一点新意都没有

  【嘉宾于丹】 今天这个时代我们总说崇尚品牌,不止是MTV,任何事情如果大家都一窝蜂的做都没有个性,今天的电视产品没有什么是最好的,只有什么是惟一的。歌手和MTV也是一样,所以现在的MTV往往是呈现同质同构,日久天长这种批量生产的产品就像塑料制品一样是没有生命力的,也许适当的沉静是我们对于个性产品的一种期待的前提,佛家讲“舍得舍得不舍就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在现在的流行文化里,舍去一些浮躁,得到一些个性,我们都一起期待着吧。

  【星际小点滴】郑浩,我听说现在很多MTV都是大投入、大制作,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是不是必须投入大量资金才能制作出好的作品?

  【嘉宾郑浩】确实现在音乐电视的摄制费用和成本比以前高了很多,我记得我刚刚拍摄音乐电视的时候,1991年1992年的时候,大概两三万人民币就可以解决了,但现在十年以后,我们身边很多这种音乐电视的制作成本已经上升到五六十万元,甚至更高,但是这并不是主要的现象,我想主要的成本还都是在十来万左右,这个成本音乐电视主要拍摄的基本的成本。那这个成本主要是由于现在的人员还有我们的设备和制作工艺都比十年前要好了很多,所以自然成本就要比过去高。还有现在因为拍摄的时候大量是以市场运作的方式拍摄,所以必要的制作成本是没有办法省下来了。举个例子,在给郑钧拍《回到拉萨》的时候,我们去西藏拍摄不需要花场地费,不需要花群众演员的费用,很多的藏民都是配合我们拍摄。但现在你要任何一个地方去拍恐怕这个费用是省不下来了,这仅仅是个例子。我想说的是一个好的作品,不一定是用大的价钱能做出来的,恰恰相反,我在我自己的作品里,我认为有几部非常成功的作品,比如说孙悦的《万岁中国》,比如任静、符迪声的《知心爱人》,比如说尹相杰.于文华的《同喜同喜》都是用了没有超过十万块钱的成本摄制而成的。

  【嘉宾郑浩】但是它们的影响和本身的价值,我觉得超过了我很多投入比这个还大的音乐电视作品。所以我认为,大投入不一定能够带来最好的结果,小投入也不一定不能出好作品,这个没有必然的联系。最主要的是作品本身,是不是也特点,是不是有情感,是不是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可。

  【中国吉祥0】在音乐电视早期,我们知道《春天的故事》当时就是以音乐电视的形式传播给大家的,是吗?您们还能再举些例子?而现在和音乐电视早期相比,某些歌还能一传就红吗?

  【嘉宾郑浩】 《春天的故事》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大家知道孙悦的《祝你平安》,郑钧的《回到拉萨》、那英的《雾里看花》等都是早期曾经由音乐电视推广到广大观众中间的,如果问现在的成名作品,那以汤灿的《幸福万年长》等完全是好音乐电视推广给大家的,现在的有张也的《走进新时代》也是靠音乐电视出来的等等。现在因为音乐电视在中国发展有十多年的历史了,在像早期这种一曲成名的情况已经不存在了,我们把这个叫成中五百万大奖,就是说这个变成了概率很小的一种天赐良机了,现在做音乐电视的人多了,歌手多了歌曲多了,播出的力度多了,因此这种一曲成名的几率就越来越小。而且现在音乐电视由于它的拍摄数量很大,所以它慢慢的变成了一种很普通的电视节目形式,不像刚刚出现的时候的中国,它是一种新鲜的艺术形式,它容易被观众当成一种新生事物来接受,所以在那个氛围下,容易出现一曲成名的作品。

<<上一页下一页>>
第4页
(编辑:李宁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