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戏曲频道 | 专题首页  
">
《南曲戏文八百年》
大明朝永乐五年,明成祖朱棣御笔亲题了他命当朝大学士解缙、姚广孝等人历时五年纂修的一套大型类书,这部传世大典的编撰露世,让这个生平并没有什么宏功伟绩的皇帝自鸣得意了一番:“《永乐大典》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永乐迁都后,《永乐大典》被珍藏在故宫的文昭阁内,秘而不宣。1860年,清咸丰十年,八国联军侵华,北京沦陷。《永乐大典》惨遭浩劫。两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书册所剩无几。绝大部分藏卷在这场灾难的硝烟中神秘地失踪了……
《张协状元》是一部描写婚变的作品。它写书生张协在五鸡山落难时被贫女所救,两人结为夫妻。张协富贵后忘恩负义抛弃贫女。后贫女被赫王收作养女,张协攀高附贵向赫王乞婚,最终与贫女“夫妻重圆”。这个故事较之出现更早一些时间的南戏负心戏《赵贞女蔡二郎》和《王魁负桂英》等剧来说并无多大新意,但它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早期南戏的创作水平,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下某些人性的灰暗面,在演剧格律上也形成了较之当时流行在一带的北杂剧截然不同的样式……
和北杂剧相比,南戏在剧本结构、唱腔和行当排场上都有许多明显的不同之处:在杂剧中,一个剧本称为一本,一本由四折及一个楔子构成,即全剧由五段戏组成。而在南戏中,戏的段落称“出”,一个剧目多达四、五十出,少的也有十几出,可连演几天,长短可以自由伸缩;杂剧的剧本分为旦本和末本,由主角一唱到底,其他角色均不唱。如《望江亭》一剧是旦本,由正旦谭记儿主唱,正末白士中不唱。《汉宫秋》一剧是末本,正末汉元帝主唱,正旦王昭君则不唱。楔子则可以由主角以外的配角唱。而南戏则采取了更为开放自由的态度……
《荆钗记》一般多认为是元人柯丹邱所作。剧本讲穷书生王十朋和大财主孙汝权分别以一支木头荆钗和一对黄金宝钗为聘礼,向钱玉莲求婚。玉莲因十朋是“才学之士”,而留下了他的荆钗。成婚后,王十朋赴京考中状元,因拒绝万俟丞相的逼婚,被调至烟瘴之地潮阳任职。他的家书被孙汝权截去,改为“休书”。玉莲不信“休书”是真,坚拒继母要她改嫁孙汝权的威逼,投江自杀,被人救起。王十朋惊闻钱玉莲自杀,设誓终身不娶。后夫妻间仍以荆钗为缘,得以团聚……
元代的吴中,已经是南戏的又一下活动中心了。而其时南戏流行的地区也已经走出温州,遍及大江南北。两京的戏台上,南曲戏文是颇为时新和受欢迎的。自元灭南宋以后,流离的北方剧作家大批南下,南戏较之已经高度成熟的杂剧曾一度相形逊色。但它在南方民众中的基础却是相当牢固的。北杂剧的南下,使南北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加。一些地方作家参与了南戏声腔的改造和剧本的编写,一批杂剧演员则加入了南戏的演出。
《琵琶记》是从早期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改编而来,写的是赵五娘和蔡伯喈的故事。蔡伯喈即蔡邕,东汉末著名文人,但在民间传说中,蔡伯喈只是借用历史人物之名。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说:“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可见在南宋时蔡伯喈故事已经成为民间讲唱文学的流行题材。而《南词叙录》则在《琵琶记》剧目下注言:“即旧伯喈弃亲背妇,被暴雷震死。”蔡伯喈在《琵琶记》以前的作品中是个不忠不孝的反面人物。而《琵琶记》在保存《赵贞女蔡二郎》意在维护家庭稳定这一核心内涵 的同时,又对剧情作了重大改动……
自《琵琶记》后,昆山新腔盛行一时。南戏逐渐被昆剧传承,形成几乎涵盖全国的大剧种。南曲戏文自北宋末,南宋初延绵两百多年的创作自此终结。至1920年,《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浮出海面,其间,南戏沉寂了近六百余年。八百年玉管珠喉,八百年旧曲新歌。出将与入相间,世事都变迁。回眸处,九山河畔的榕树新芽滴翠,宛若当年一般的绿……
专家解说
戏曲理论家沈沉:南戏是中国最早的一种戏曲形式,首先出现在温州,称为温州南戏,时间大概是南宋南渡以后,它和北杂剧不一样,北杂剧有严格的格律,南戏没有,任何人都可以唱。南戏在温州出现之后,很快就传到杭州,然后又从杭州传到当时元代的都城,就是现在的北京,当时叫大都,从那以后,南戏就传遍了全国,可以说,以后中国出现的一些戏曲形式,都是南戏的徒子徒孙。
剧作家张烈:当时南戏处于早期状态,他们的演员只有七个角色,演出七个行当,出现了一个角色扮演很多人物的表演形式,另外,当时的舞台上不象现在的戏曲这么成熟,也没有椅子,也没有凳子,也没有桌子,想用到桌子的时候,就人当作桌子,用到椅子的时候,人就当作椅子,需要门的时候,演员就来装扮门,它明确地告诉观众,这是在演戏,它可以当场改换服装,明确告诉观众刚才我是演什么,现在我要扮什么。
戏剧评论家沈祖安:南戏四大名剧《荆》《杀》《刘》《拜》,就是《荆钗记》、《杀狗记》、《刘知远》、《拜月记》,《刘知远》后来叫《白兔记》,这四个戏具有相当的生活情趣,相当的人民性,戏曲的流传,往往不是因为原来的题材又多么高大,或有什么重大的题材,而是在普通的小人物的平凡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些闪光的东西。
戏曲理论家吴双连:《琵琶记》是我们现存的南戏作品中最优秀的,也是最早的文人作品,至今已经有六百多年,而且这个戏是长演不衰,自从它出来以后,所有的历代比较古老的剧种,没有一个剧种不演出这个戏。
南戏视频欣赏
">
· " class=list>新编南戏《荆钗记》片段欣赏 
">
· " class=list>昆曲《琵琶记》片段欣赏 
">
· " class=list>新编南戏《张协状元》片段欣赏 
">
· " class=list>新编南戏《拜月记》片段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