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跨国文化 说引进节目 ——析CCTV国际部栏目发展进程中的文化品质 丁 涛
新的世纪,全球化时代,一体化经济时代,信息化时代,跨国文化……,不管用什么词语称呼这一时代,不管这一时代有着多少令人惊异不已的成就,最让人振奋的恐怕还在于:一切存在物,似乎只要能够转化为信息,在它的面前,就不存在跨越不过去的什么壁垒、穿越不过去的什么阻隔,数字信息使人类之间的交流变得如此快捷如此直接。
一提信息化,很多人想到的就是“信息爆炸”,甚至感到忧心忡忡,全然一种劈头盖脸挨轰炸的感觉。进而,很多人又想到,在全球化语境中,我们民族传统文化安在?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中西文化之争,又在新的情势中有所回声。关闭自守还是开放交流?学习外国还是坚持民族化?这似乎是近代以来压在中国人心头,挥之不去、令人焦虑、忧喜参半的永远的痛,于是有了争执不休的话题。在历史的进程中,这一问题常常又变为立场、态度的问题,更使争执增添了火药味。
时至今日,我们能不能变换一下提问题的思路?可否思考一下造成各民族间文化阻隔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在古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间的文化交流及交融就在不断发生着,譬如我们中国的华夏文明就融人了若干少数民族的文明。可以断言,世界上各个古国的文化构成都是不同文化的融合体(当然其中有主体与非主体之分),譬如中国的儒、释、道的文化格局,其中“释”即从印度传人的佛教。近代,满清封建王朝也并不是一味地闭关锁国,举一个小例子,圆明园中的许多建筑,如“大水法”就是西洋建筑风格。
依笔者见,阻碍交流的最基本的因素有三:地域、政治、民族心理。古代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多受制于第一个因素,而最终冲破地域限制的力量,仍来自于近代发展起来的西方的科学技术。试想,倘若没有近代的航海业的发展,外国列强就来不了中国,也就发生不了诸如鸦片战争、西学东渐等等的事情。到了现代社会,地域的阻隔越来越不在话下,今天信息数字化时代之下的全球化意义也远非火车、轮船、飞机时代可比,它不但可以一下子跨越了地理疆界,而且,通迅网络将交流深入到了个人与个人之间来进行。
再说第二个政治因素。譬如,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的封闭,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政治情势造成的。那时,即使我们主动希望交流,东西方正处于相互“冷战”的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也不会对我国开放。继西方之后,前苏联于60年代也实行了对我国的全面封锁。70年代初,我国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横亘在我们与世界间的冰山终于被撞开了一角,这是晚年的毛泽东又一大手笔的杰作。可以说,在今日的世界,政治因素的影响力也日趋式微。今后,除非发生世界大战,否则不可能再出现五六十年代那样的东西方相互“隔绝”的局势。
最后,重点说一说民族心理障碍,这一因素对我们而言应是最关键的。现代化进程问题,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问题,几乎是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曾面临曾应对过的问题。只不过有的民族应对得很自如很轻松,不当个问题,而有的民族则如临大敌,紧张异常。拿中国和日本来说,正好就是这样两种状况。若论与西方开始接触交往的先后,我国比日本要早大概20年左右,也就是说,从历史机遇上讲,中国现代化进程应该比日本要早20多年。不可否认,与西方交流、向西方学习就意味着现代化的转型的开始。可是,早20年的机遇,却比日本又晚了20年。那么,是什么原因阻止了中国,而让后来者日本居先了呢?不能不说,民族心理在此过程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又是什么心理能具有如此大的威力呢?这正是我们应该努力探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