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我们民族历来就是如此自我封闭?非也!实际上自古以来,我们民族从不无故将他人拒之门外,相反,“亲善交往”是中华民族一贯的待人之道。只不过,这其中有一个不可动摇的大原则,即我们国家的“天朝上国”的地位与民族的“礼义之邦”的尊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说穿了,就是必须首先臣服于我们天子之国,接受我们的教化,才有资格获得我们民族对其的亲善眷顾。说到底,就是“世界文明中心”的自我尊严感严重地滞碍着我们民族现代化的步伐。当近代历史叩响了中国沉重的大门之时,我们民族尚沉迷在位居世界中心,担当着人类文明教化的祖师的幻觉之中而不得自拔。
由于在近代史上,中国始终处于弱势,而西方国家是强者;我们始终处于被挨打的境地,而列强们是侵略者,我们曾有过的“文化中心”地位在近代已丧失殆尽,用一位学者最近讲的话,“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文化已经不再是世界文化的中心,……在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话语权力中,中国文化被不断地边缘化。”(这位学者言过其实,因为我们民族仅仅是东亚这一区域的文化中心,而不是世界,比如,印度文化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了吗?没有,反之,佛教文化是从印度传人我国的。)这样的弱势及边缘化的现实,极大地掩盖了我们民族自身的“世界文化中心”的心态,没人去注意,甚至忘记了这种意识,包括我们自己在内。这就造成了多少年来,我们只知同仇敌慨,众口一词地反对西方的文化中心主义及霸权主义话语但却忘记反思我们自己对他人的居高临下的不平等心态。请注意,笔者所指的仅仅是一种心态。因为中华民族从古迄今都是热爱和平,反对武力、反对战争的民族;从来仅以精神领袖自居,以道德君子圣人自傲,以教化天下为己任,尊崇弘扬“文质彬彬”,满足于“天下东西南北而居中”的地位;从未有过领土扩张的野心。由于我们自认为本民族的文化是天下最仁义最道德的,是最完美最圆满的,是其他民族争相学习,仿效的范本,所谓“景行行止,高山仰止”,历来都是中华民族去教化去同化其他野蛮不开化的民族,哪有要接受他人教化的道理?可以说,就是这一心态,使得我们多次与历史大好机遇擦肩而过。
我们说,失去了昔日的“中心”地位与强者形象,并不等于我们同时失去了“中心”与强者的梦想。是的,我们民族从来没有丧失重振强国的理想,“富民强国”是我们百年高举着的不倒的旗帜。但是,“中心”却被隐去了,但它并没有消失,而是隐在了我们民族的集体潜意识中,往往以一种扭曲的甚至变态的形式不自觉地表现出来。翻开近代史,无一例外,哪一个民族在步入现代社会时,都有一个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问题。但我们发现,其他民族多以平常心来对待这一问题,很平和很自然,没见着谁像我们民族这样艰涩别扭失衡,摇来摆去,瞻前顾后,不学吧不行,学吧又生怕因此而丢掉自己民族的。拿日本为例,古代日本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而形成本民族的文化,近代日本在接受西方文化时,由于没当过什么“中心”,就没有我们民族那样的心理障碍,学谁不是学,只要被认定是好的,是有用的,是有利,拿过来不就行了,没什么好担心的,就这么简单。所以,几乎同时开始现代化进程的中国和日本,日本却后来居上,中国反倒大大落后于日本。
我们与日本相比,在向西方学习方面落后故且不说,在对待本民族文化方面呢?谁保存的最好,发扬光大得最好?比如对待本民族的典籍、习俗、方物、遗迹等,谁应受到褒奖?谁应受到指责?中西文化之争在中国吵得最响,闹得最欢,到头来,无论是对待西方文化,还是对待本民族文化,其结果均差强人意。
过去,长期以来,我们以阶级论来对待各民族的文化(包括本民族的文化在内)由此而造成灾难性(甚至毁灭性)的结果,对此,我们也从没有认真反思过。文化与阶级之间的关系究竟怎样?文化必然具有阶级性这一论断是否是真理?这些都不在我们讨论之内,我们仅仅指出一点,被人们忽视的隐藏在“阶级论”中的不平等意识。我们以财产的多寡来给文化定性,属于有钱人的文化是坏文化,属于没钱者的文化是好的文化;然后再依据拥有财产的多少来给文化重新排序,分文没有的文化居于中心地位,是正统文化;富人的文化则是另类文化,异己文化;小康水平的居于中间。我们民族古老的文化中心意识就这样还魂在“阶级论”的文化中心里,并在“阶级论”的文化权力中获得了最大的实现与满足。那么多年,我们甘愿穷,“越穷越革命”,“越穷越光荣”;不能富,富了就会失去文化的中心,精神上的优越。只要回顾一下过去的岁月,只要尊重事实,就不难回答:西方文化中心主义与“阶级论”的文化中心主义,二者所造成的戕害,究竟哪一个为害最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