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节目中的暴力和色情问题
东西方文化对暴力和性问题观念的明显差异使我们对这两个问题慎之又慎。
任何一种政治制度,虽然对媒介的干预程度大不相同,都或多或少会对媒体有一些限制,比如对频道进行分配,保证观众不受淫秽内容的侵犯,保护版权所有者的权益,同时维护政府不受煽动性言论的攻击。除了纯政治方面的问题,目前我们引进节目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充斥在各种节目中的暴力和色情问题。
1.暴力镜头带来较多负面影响
一个美国儿童到16岁时在电视中收看的暴力镜头已经达到20万起,英国每三个电视节目中就有一个具有暴力内容。因此,目前社会各界非常重视电视暴力内容的问题,人们担心它会导致犯罪或严重反对社会的行为。研究表明,收看暴力的电视内容,确实有提高青少年攻击性的可能,同时也有增加违法和严重有害的反社会行为的倾向。不过前者的证据比后者为强,因为任何真正的行为改变,极可能依其行为所获得的立即结果所决定。电视虽然可能使个人形成某种行为模式,但他首先需要克服其心理及社会规范的障碍。
电视暴力的负面影响,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在电视娱乐节目暴力内容日积月累的不断熏陶下,观众对现实生活中的暴力现象变得比较不在乎,因此,当他们看到有人受到伤害或攻击时,也比较不会伸手救援。更糟糕的是,他们自己也变得不介意接受惩罚。心理学家很久以前就证实过,一个人反复看到他人受苦时,感情会变得比较麻木,克莱等人(Cline,Crift,&Courrier,1973)发现,经常看电视的小孩,对电视的暴力镜头,比较缺乏反应。而分组研究结果显示,观看电视暴力镜头的儿童在游戏中显示更多暴力倾向。较为明显的例子是1996年的中国北京的银行抢劫案中,有一例竟与美国影片《热力》(Heat)中的抢劫行为有惊人的相似。无论是科学研究的结果,还是生活中的实例,我们都可以很容易地看到暴力镜头对观众的负面影响。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亚洲与西方暴力节目有很大差异。根据新加坡亚洲大众传播研究与情报中心研究结果显示:
西方与亚洲电视暴力节目在文化上的差异
西方 |
亚洲 |
暴力事件较多 |
暴力事件较少 |
受害者受苦的镜头较少 |
颂扬痛苦 |
暴力图象不具体 |
暴力图象具体 |
避免暴力镜头少播流血镜头 |
普遍播出流血镜头 |
英雄和暴徒都采取暴力手段 |
英雄和暴徒都采取暴力 |
英雄遭受的痛苦的比暴徒少 |
英雄遭受的痛苦比暴徒多 |
暴力来自社会和习俗的原因 |
来自个人仇恨和家庭内部冲突 |
一般艺术形式低文化挡次 |
特殊文化节目 |
除动画片外不鼓励暴行 |
不鼓励暴行 |
《电视研究资料》(4),1991
由上表可以看出,虽然都是暴力节目,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暴力内容也会有很大差别。因此在引进电视节目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到我们国家文化传统与生活习俗和西方国家的显著差异,不能为了迎合某些观众,片面追求收视率而引进思想性、艺术性差的暴力性影片或暴力镜头过多的影片。在不可避免的节目中,应尽可能减少暴力镜头,这种删改,是不可省略的过程。
2.性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广播电视部关于影视审查的规定中明确指出,凡不恰当地叙述和描写性及与性有关的情节,正面裸露男女躯体,造成强烈感官刺激的较长时间的接吻,爱抚镜头及床上,浴室内的画面,具体描写淫乱、强奸、卖淫、嫖娼、同性恋等内容的节目必须删剪修改。其他国家的电视台也有类似的规定。法国广播电视监察机构最高视听委员会通告各电视台在22:30分以前播出的电视广播中,原则上禁止播出性爱和暴力场面,而英国广播标准委员会则通过的一项准则草案,规定在21点以前禁止播放色情暴力节目,严禁把强奸情节描写成色情或性爱表演。由此可以看出,现在全世界各国对于充斥在电视节目中的暴力和色情场面所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都给予了高度重视。除了以上不良影响,我们还应该考虑到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我国的具体情况。在我国,由于人均电视拥有率较低,住房条件有限,往往在看电视的时候全家男女老少坐在一起。这样一方面在出现较长时间的色情镜头时,情境十分尴尬,另一方面,由于我们的儿童早期生理教育较迟,在此以前,从电视节目中得到的不规范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儿童过于早熟,或对于性问题过于敏感等现象,常常会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不利的影响。
当然我们应该意识到由于西方文化的广泛传播,外国引进节目的增加,完全避免与性有关的镜头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而尽量减少电视节目中的不宜场面,选择正面宣传爱情,婚恋观的节目,是我们电视工作者的职责。
高科技节目未必喜闻乐见
涉及观众所不熟悉的高科技节目可能会对节目收视率有一定影响,但播出这样的节目是电视的职责。
在谈到节目的时候,我们常常要求节目应该喜闻乐见。但在引进节目中,许多节目由于涉及较新的科学技术,较复杂的文化背景,对大部分观众来说,收视起来有一定困难。这样的节目引不引进,引进多少,这个度和量应该好好把握。
比如1997年我们在《’97环球》栏目播出了一套美国系列专题节目片《追寻未来》。这是一个访谈性节目,涉及毫微技术,时间旅行,虚拟空间等在本世纪末有突破性的科技观念及其发展情况。节目节奏快,信息量大,被采访人物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或权威人士,谈话涉及面极其广泛,特别谈到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对现存的传统文化的带来的多方面影响。该节目在人物谈话中穿插了大量相关信息。
可以说,在当时,听说过“毫微技术”这个词的人在中国还相当少。从表面上看,这些新技术离我们的生活还很远。因此在播出前我们非常担心观众看不懂或看起来比较吃力。节目播出后,观众反响不错。观众来信表示,这类节目使他们看到了新的技术,新的观念,希望以后多播出这样的节目。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这类节目的收视率不高,有一些观众看不懂,有意见。但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介绍世界先进技术,领先观念的节目必不可少。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在这些新技术的普及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只有适当播出这样的节目,这些现在还是新的,不懂的东西才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变成简单的,实用的东西,才能使我们的科学家,思想家尽快获得最新,最直接,最好的信息,才能充分发挥电视传播信息,教育民众的作用。而同时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应该通过适当的电视手段使这些节目能够被更多的观众所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