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环球频道首页
环球电视时间表
生态地球
影苑纵横
环球风采
知性之旅
专家点评
国际部介绍
联系方式
中央电视台国际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复兴路11号
邮编:100859
网友信箱:
ID001@mail.cctv.com
 在线调查

您经常收看的电视栏目为:
正大综艺
世界影视博览
国际艺苑
人与自然
环 球
动物世界
外国文艺
世界各地
世界文化广场
世界名著.名片欣赏
周日影院
假日影院
国际影院
海外剧场
原声影视
佳艺影院
佳艺剧场
 “茶园”一笑的启示——浅论电视综艺栏目的某种形式及其文化内涵

  百:左边是一个人正在击鼓,右边是一队士兵手持长矛冲过来。从击鼓人优美的姿势分析,他是个文艺兵!此时他发现了敌情,正在用鼓声发出警报!依我的研究成果,“戏”字是从“战争场面和胜利的仪式”演变来的。

  千:你太缺少戏剧方面的知识了。不错,中国的方块字是象形文字,不过揭示的却是事物的本质。请看汉隶的戏字是怎么写的:左边是虚字,说明戏剧是虚构的,右边是个戈字。戈为一种古代兵器,说文解字上说,“戏乃三军之偏也,一曰兵也”。两兵相遇必然发生冲突,冲突就是矛盾。从这个意义上外延,就是说虚构的戏剧不能缺乏矛盾冲突,观众从戏剧冲突中产生审美的愉悦,戏剧也就完成了它的最高任务。也就人们常说的动作线与反动作线在起承转合中交织并推向高潮。

  5:我认为这个戏字表示的是农民丰收的喜悦。古代农人,尤其是黄河流域的以北的农人,以豆类为主要食物,你看这戏字的左下方是个豆字,哪是鼓啊,上面是个人形,正在翩翩起舞,庆祝五谷丰收。

  千:那么请问,右边的戈怎么解释?

  5:你太缺乏农村生活了,那是扬场用的叉子!

  最后一句谐语,既准确又风趣。他们的三种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呢?就我们平日常用的一个“戏”字,谁又能想到会有这么多说法呢?说实在话,不做一点研究,很难判断真伪,因为没有一种说法是强词夺理的,相反每个说法都头头是道,有根有据。试问如果没有相当的古文字知识,戏剧理论知识,甚至农村生活知识,能够写出这样有趣的文字来吗?至于其中蕴含的语言文字的趣味和古文字研究,戏剧理论的精辟阐述更是自不待言。谁能说它是假的呢?因此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一笑茶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是经过理性分析,采取学问之道精心设计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诸种说法中,假的也是真的。它真的可以使你学到一些分析事物的方法,从而从事物的各个方面印证一个问题。

  又比如,一个曲艺表演所用的小小的鼓键子为什么是七寸六分长,他们是这样说的——

  百:……它是代表七种大鼓,六个地区,也就是说,大鼓有七种,它们产生于六个不同的地区。京韵大鼓、京东大鼓、梅花大鼓、乐亭大鼓、西河大鼓、奉调大鼓和北京琴书,这是中国大鼓的七种主要形式。六个地区是北京、天津、河间、乐亭、沈阳和北京东边的三河县。

  5:唱大鼓就是讲故事,讲故事不就是讲的人吗?人有什么可说的?不就是七情六欲吗?所以鼓键子的七寸六分就是代表人的七情六欲。

  百:那人还有五脏六腑呢?为什么那键子不是五寸六分呢!

  千:大鼓是说唱艺术,唱就得讲究七音六律。古代的乐理以宫、商、角、微、羽、变宫、变微为七音。乐律有十二,阴阳各六。阳为律,阴为吕。这六律吗,就是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这就是七音六律。故而这鼓键子就为七寸六分长也。

  谁能说这不是文化呢?谁能说这是假的呢?每种说法都是扎扎实实的学问,只是到底因为哪种说法而把鼓键子做成七寸六分还没有答案。依笔者所见,这三种说法哪一种理由都足以使鼓键子做成七寸六分长,只要它好使就行。

  在《一笑茶园》的选题中有大量的话题幸涉到历史问题,中国的历史和外国的历史。这里也不妨看个实例。茶博士询问鸣放礼炮的由来,茶客们这样回答——

  千:鸣放礼炮起源于英国。大约400年前,英国海军已经使用火炮,当战舰进入友好国家的港口之前,为了表示没有敌意,就把船上大炮内的炮弹统统放掉,对方的海岸炮和舰船也这样做,以表示回报。这种做法以后就逐渐成为互致敬意的一种礼仪。由于当时最大的战舰装有21门大炮,所以鸣炮21响就成了一种最高礼节。

  百:礼炮起源于滑铁卢战役!1815年6月18日,在滑铁卢村以南5公里,拿破仑率领的大军和威灵顿公爵率领的包括英国、荷兰、比利时和德国的联盟军展开了最后的决战。经过一天激战,法军大败,法国和欧洲其它国家长达21年的战事宣告结束,威灵顿公爵兴奋异常,下令全体炮兵齐射21响,庆祝这个伟大的胜利并纪念这场长达21年的战争,这才是礼炮的来历。

  5:且慢,看来人脑就是不如电脑。你刚才提到的这场战争是从1792年爆发,1815年结束,长达23年,并不是21年。仅从这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足以证明你的的说法不可靠。……据资料显示是这样的,鸣放礼炮的年代并不久远,应该说是由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发明的。1880年,柴科夫斯基应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之约,为莫斯科全俄工艺博览会开幕典礼创作了一部著名的交响乐作品——《1812序曲》。这部交响乐表现的内容就是1812年库图佐夫元帅在莫斯科大败拿破仑的战争。为了适应广场的演出,柴科夫斯基除了组织庞大的乐队之外,还在结尾部分增加了管乐队和广场边教堂的钟声,音乐中的炮声全部用真的大炮放空弹来表现,根据乐曲节拍,恰恰鸣放了21响炮声。乐曲气势磅礴,受到听众热烈的欢迎。大家认为用这种方法很能加强庆典的气氛,就沿用了这种鸣放礼炮的方式。

  当然,正确答案是礼炮起源于400多年前,英国海军战舰进入友好国家港口前放空大炮里的炮弹以示友好,逐渐演化为鸣放礼炮的礼仪。然而,另外叙述的两段历史也是完全真实准确的,只是分别在结尾的部分设计了一个小小的错位。威灵顿公爵没有下令炮兵齐射21响,而柴科夫斯基的音乐里炮声也不是21拍,其它情节均为历史的真实。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正确答案固然正确,即使所谓错误答案也正确地进述了历史,因此错的竟也是对的,因为它使你获得了正确的历史知识。这就证明了正确答案以外的说法决不是胡编乱造的,而是编导者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以尊重历史的治学精神来进行构思创作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责编:曲歌 来源:央视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