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环球频道首页
环球电视时间表
生态地球
影苑纵横
环球风采
知性之旅
专家点评
国际部介绍
联系方式
中央电视台国际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复兴路11号
邮编:100859
网友信箱:
ID001@mail.cctv.com
 在线调查

您经常收看的电视栏目为:
正大综艺
世界影视博览
国际艺苑
人与自然
环 球
动物世界
外国文艺
世界各地
世界文化广场
世界名著.名片欣赏
周日影院
假日影院
国际影院
海外剧场
原声影视
佳艺影院
佳艺剧场
 电视节目论集卷二——专题片,作为一种电视手段

  在专题片的制作中,同期采访的利用可以说是最取巧的一种方式。因为被采访者的性格、观点、形象可以直接在短短的几句话中集中体现出来,它是 量最大的表现手段。同时,现实人物的介入,可以使遥远的历史变成贴近的现实,使虚幻的人物变成真实的人物。例如美国电视系列专题片《失落的文明》,看似见不到摸不着,但编导们通过对考古学家的采访,通过让他们讲过他们发现这些古迹时的心情,通过再现其挖掘历史行为的同期声效果,制造出一种贴近的生活氛围,使我们感到历史遗迹如复活一般具有了生的实性,不由自主地受到震憾和吸引。所以在电视专题片,特别是纪实性专题片的制作过程中,同期声音和同期效果两方面都是表现主题的强有力的手段,万万不可轻忽。

  3.画面与声音相互为用:

  画面与声音到底应该独立到哪种程度,应不应互相依赖,也是电视工作者常常讨论的问题,朱景和老师在《电视纪实艺术论》中提出,声音的残缺美,指出“解说词,讲究音乐、音响等声音,每一部分不仅不许残缺。而且应当自觉使其残缺,提倡用局部残缺营造整体完美,他主要采用诗不属的解说词”和“所不见的音乐”,充分利用局部的残缺。朱老师做为一个电视制作专家提出的这种理念强调的正是一点,就是解说词和音乐不应该是电视画面的直白解说,不应该把电视做为看图识字的工具。比如有个节目介绍雕塑的节目,解说词说“这是一个女人,举着双手”,解说词没有提供任何画面无法提供的信息,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女人,雕塑的作者是谁,哪一年塑造的这座雕塑,所有这些观众希望得知的信息没有提到,这种的解说词可以说有不如没有。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事实上往往由于我们的创作者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因为我们对我们所拍摄的对象缺乏了解和理解。所以我认为拍摄专题片,前期准备工作至关重要。专题片创作者常常强调“跟随、跟随、再跟随”,我也非常同意。但是这样的跟随,如果没有对人物和事件的深入了解,只是机械性地跟在后面拍,也很难抓拍到能够真正反映人物性格或事物特征的东西。而既使拍到了一些有代表性东西,也无法在节目中予以适当地体现。比如在98年12月我们在西班牙拍摄《高迪·巴塞罗那》一片时,很凑巧地遇到当地的老师带着小学生们到高迪的代表作品前巴特娄公寓前面去参观。这样的情节我们抓拍到了,非常生动和活灵活现,它体现了巴塞罗那人对高迪这位建筑师尊重和敬仰,也许观了巴塞罗那的教育,不仅在书本上,而且在观赏和游戏之间。但是如果我们使用这一段时,忽略了高迪的独特作品在当时根本没有得到任何其它地方的是它和建筑师的承认和重视的大背景,只是单纯在介绍该公寓时使用这一段素材,虽然仍能够部分体现主题,但却没有真正挖掘其这个城市十条人,宽容的历史门料。所以在教师介绍高迪的同期声背景下,在解说词中,融入了这一背景煊染,从而使主题更容易被观众理解和接受。在这样的情景下,声音是对画面的补充和完善,画面是对声音的煊染和烘托,两者相互为用,互为补充,既互相依赖,又互相独立,既丰富视听信息,又留给观众想象的余地和空间,我想这是我们创作专题片应当追求的境界。

上一页  下一页
责编:曲歌 来源:央视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