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环球频道首页
环球电视时间表
生态地球
影苑纵横
环球风采
知性之旅
专家点评
国际部介绍
联系方式
中央电视台国际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复兴路11号
邮编:100859
网友信箱:
ID001@mail.cctv.com
 在线调查

您经常收看的电视栏目为:
正大综艺
世界影视博览
国际艺苑
人与自然
环 球
动物世界
外国文艺
世界各地
世界文化广场
世界名著.名片欣赏
周日影院
假日影院
国际影院
海外剧场
原声影视
佳艺影院
佳艺剧场
 电视节目论集卷二——译制片的还原与创新

 

作者:胡海波

1995年进入中央电视台,从事译制片翻译工作至今。

  参与翻译与编辑的影视剧包括《傲慢与偏见》、《雾都孤儿》、《南北乱世情》、《巴赫传》、《堂吉诃德》等上百部集。

  其中《麦克白》等影视剧获得过第十八、十九、二十一届“飞天奖”最佳译制片奖和第二、三届广播电视学会优秀译制片奖。

  我国的译制片已经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阶段,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译制片作品,但对于译制片的艺术创作规律仍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地方,许多译制片工作者也为此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探索,相应的理论研究成果和观点见解层出不穷,本文试图对译制片的还原与创新作一些阐述和探索。

  一部译制片的成败无疑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普通观众更多地从自己对影片的视听感受出发来评价译制片的优劣。他们侧重于关注原片的内容,情节是否吸引人,演员的演技是否出色,配音后的声音是否悦耳动听等。而从事译制片工作的专业人士则留意于影片中不同角色的声音选择,配音演员音色的选择是否符合角色的要求,演员的情绪是否到位,配音导演对全片的总体把握是否得当,是否具备一定的艺术追求和风格上的创新。不同的观众人群基于不同的欣赏水平和角度,对同一部影片往往会得出不同乃至相反的评价。仔细分析这些评论,会发现它们主要源于两个理论出发点。

  一种观点认为,译制片的制作应紧紧贴近原片,通过还原与模仿,完全体现出原片的风貌,完全尊重和再现原片的艺术特色,不能有丝毫的改变。译制片工作者要尽量巧妙地隐身在影片的背后,将影片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另一种观点认为,译制片是一种艺术的再创作,要在尊重原片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出译配人员对原片的理解和创新,使之成为一个全新的艺术作品。译制片不仅要模仿原片,更要体现出自己的特色,使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以上两种观点,从纯理论角度上讲,很难判断出谁对谁错,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前一种观点的可操作性很低,似乎只在理论层次上具有存在的意义,而后一种观点则是广大译配人员在工作中普通遵循的原则。下面从翻译和配音两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一、翻译的不可还原性

  译制片所经过的第一道工序就是翻译。影片的原文经过翻译的字斟句酌,转变成通顺、流畅的母语以供国人欣赏。翻译者往往受到正规化的教育。工作态度严谨认真,加之国人传统的欣赏习惯,使得翻译过来的语言讲究音律节奏、用词考究、文法流畅,从各个方面都力求做到完美无缺。以满足国人的审美要求。有时原文中一些用以体现人物个性与气质的不规范的用词、句法在翻译时也“遭”到译者的精心“打磨”与雕琢,变成优美通顺的译文,并博得观众的赞赏。这样,译文的语言特色和风格比之原文已相去甚远,观众在忙于理解语义的同时已无暇顾及也根本不可能再欣赏到原文独有的语言风格。这就是翻译的不可还原性的一个重要表现,语言的翻译是一种信息的模糊转换,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完全传递,在译制片对口型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这种模糊性表现得尤为突出。还原的难度也就更大。

下一页
责编:曲歌 来源:央视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