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摄制组
我们的摄制组第一次集合是在首都机场。我见到了曾在电话那边带给我好消息的导演董平老师,她是一位慈祥的长者,时不时绽现童稚般的笑容。初次见面的局促在她的笑容和温暖的问候中消融了。我愉快地结识了我的新伙伴:漂亮、好气质的制片卞老师,随和、热情的摄像小员,装束特别“电视味儿”的后期小光,以及演过多部电影、电视剧的英俊小生“车导”。愉快的见面带来愉快的相处,我们在黄龙度过了一段非常难忘的日子。
(一)
我一直在庆幸第一次做这种类型的节目就遇到了董老师这样有经验、更有激情的导演。她诗人般发散性思维的火花总会给我灵感,让我不至于面对镜头语言苍白。
拍“雪宝顶”那天天气很冷,我们的目的地原本是牟尼沟,车在盘山公路上急弛时,司机小白突然发现:平时总是藏在云雾中难见踪影的“雪宝顶”就那么清清楚楚的展现在对面!大家简直是狂喜了。董老师告诉我这里要录一段出镜,我照例先听她的想法。没想到,她的第一句话居然是:“我太激动了,这是我一生中见到的第三座象巧克力一样的山峰,我真是太有福气了!”说着,眼泪已经夺眶而出,我当时听到用巧克力形容山峰觉得很有趣,可看到董老师的样子,我却被深深感动了,可能正因为有了激情,才会有发现美的眼睛,有了这样的眼睛,才会用真正跳跃着艺术灵性的作品展现眼中那个美的世界。
董老师与我妈妈年龄相仿。篝火晚会那天,她已被高原反应折磨得精疲力尽,但当看到我只穿了一件藏袍时,她不由分说解开外套将我揽在怀中,那时,她真的象妈妈!她用宽容、激情和真爱开启着我的灵感。
(二)
这次黄龙之行让我有了一个小小的嗜好:在寒冷的日子里喝一杯姜汁可乐。
初到黄龙,我们一时还没能适应那儿的高海拔和寒冷的气候,都有点昏昏沉沉,大清早更是浑身发冷、打不起精神。制片卞小怀老师生怕大家水土不服、感冒,每天不厌其烦地给我们叮咛这个、嘱咐那个,还细心地安排餐厅给我们在早餐时熬一锅姜汁可乐。这个方法很奏效,清晨的寒冷被驱走,出发时精神也就好多了。于是这种既适应时令,口感还不错的“特饮”开始大受欢迎,每天的供应也由早餐推广到午餐、晚餐,后来连晚上睡觉前都要喝一杯。也奇怪了:这么早喝晚喝的,楞是没把我们喝腻了!可见身体是真需要!大家感慨:有卞老师这样的“管家”,真是好福气。
卞老师美丽却不孤傲,走到哪儿都特别受欢迎,她总是发自内心地去欣赏身边的每一个人,她放大着我们的优点,给我们很多可以自信的理由。我知道,这次来自卞老师的鼓励对我有多重要!
有她的时候不会缺少信心,更不会缺少快乐!
(三)
摄制组的三个小伙子都热情而细致,他们干起活儿来各个不含糊:摄像小员的吃苦耐劳令人叹为观止,他的“经典画面”大气中显现细腻,常令我们在看回放时赞不绝口;后期小光把设备象自己孩子一样小心护着,还要与摄像一起跑前跑后,好不辛苦!而“车导”则是用艺术的眼睛看世界,总有一些创意让大家叫绝,现场调度更是丝丝入扣、有条不紊。
让我很感动的是:他们三人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最大限度地给予我支持,让我能尽快地融入这个对自己来说全新的节目:小员努力着帮我寻找做一个好“导游”的感觉、一次次辛苦地尝试用镜头与我互动起来;小光总是在摄象机后关注我的表现,会及时地给我一个鼓励的表情和手势;车悦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导演,他会用温和的方式传递他的意图,让片子拍得更精致。他们给我的关心接近于呵护。
现在想起这些,我依然会有很温暖的感觉。
走过黄龙,我收获了很多,不仅仅是尝试了又一种主持形式,更接触了一种严谨又富激情的创作理念、结识了五位极具专业素养又敬业执着的同行。回到北京,回到我熟悉的工作中,一切又回到了从前。但当演播室的灯光悄然落下,当我离开一个个令自己心潮起伏的新闻现场,让一切喧嚣归于平静时,我依然会想起在黄龙的点点滴滴,想起那些沐浴在高原阳光下的日子。我想:我是真得爱上了这个节目和这些可爱的人们。(郑 蓉 2002年11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