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形势喜人的叫好声中,我们要清醒的看到。由于目前我们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雄伟的经济开发建设,我国的生态状况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状况很难得到根本性的扭转。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经济的快速增长,造成了木材资源的消耗与再造的不平衡,不平衡的森林生态空间反过来又进一步的挤压了中国人的生存空间。
更何况,中国本来就是一个森林资源稀缺型的国家。据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显示,中国森林覆盖率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25%,人均森林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人均森林蓄积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3%。
现在,中国木材安全问题已经若即若离的出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为了明日中华大地的盎然绿色,为了我们子孙后代的朗朗乾坤,再造一个秀美山川的神州大地,我们这一代人还要付出许多艰辛努力。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审视度势,把发展林业,加强生态建设事业提升的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宏伟目标。
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决定指出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
这一《决定》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指导我国林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中国生态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
随着中国林业事业的蓬勃发展,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改革被提了出来。2003年,林权制度改革在福建、江西等省启动。而今,这场改革已经延展到长城内外,大河上下。
21世纪的这次林权改革主要是解决多年来没有解决的产权问题,以“还山于民、还利于民、还权于民”,作为改革的主要目的。
武夷山南坡的村头村有一块新立的石碑,按本乡规矩,只有村中大事才会刻石以记。石碑上刻的正是本村大事,林权改革的村规。农民们希望造福百姓的林改规矩能够金石长存。
2004年9月,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上完村推行试点,这次林改主要是把原来由集体统一经营的山林分到各家各户,像耕地一样,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村民肖前卫拿到了林权证。这张证书让一片绿山成了自己的家产。
一个拥有林地的农民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国家,看管一片片绿色。亿万个这样的看管者,精心看管亿万块绿色,并且让这份责任父子相传,子孙长续,才会有祖国的绿满天下,中华大地的百代长青。
更多相关新闻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