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是谁在森林里唱起忧伤的歌

CCTV.com  2007年09月27日 15:31  来源:北京青年报  
     
    [内容速览]讲述《森林之歌》拍摄的幕后故事/三年跋涉道不尽电视人的坚韧和传奇/中国首次大规模拍摄动

    沙漠拍黑鹳:拙劣的掩体聪明的鸟

    ◎《大漠胡杨》导演李晓冬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的胡杨林里,除了蚂蚁、蚊子、草鳖子无数,基本不见什么活物。传说中的马鹿、黄羊只见过消逝的背影。塔里木兔倒是常见,摄像老唐在猎人的带领下,重演守株待兔的故事,在兔子的必经之路上守了几个小时,也没见着,等得鼾声四起。

    没动物,拍什么呀。

    这片森林太安静了。

    但如果看到一片水塘,任何人都会惊讶。大群的黑鱼鹰、白鹭、海鸥和不知名的鸟翔集其上,简直是天堂。传说罗布人以鱼为食,以羽为裘,看样子不太遥远。

    最漂亮的鸟学名叫“鹗”,当地人也叫鱼鹰,《诗经》“关关雎鸠”的雎鸠正是此君。它站立在胡杨树高高的枯枝上,目光锐利。据说爪上后趾可以翻转,因而擅长捉鱼。我们找到一窝,在不远处观察,看到这家伙双手拎着一条鱼从我们头上飞过,同行的一个人走到树下,碰巧那鱼掉了下来,足有三斤,刚被吃了一只眼睛和半个脸。据当地人说,它扎进水里姿势很帅。

    《森林之歌》开拍前有两年的时间,我们都在观察这一家在河之洲的雎鸠。但就是这个春天,载着游客的小火车从它的门前轰隆隆走过,我们只找到一座空巢。

    找。发动林业局的护林员,发动放羊的老乡,捕风捉影,开着车把这片绿洲的路几乎都

    走了。结果,找到几窝黑鹳。

    黑鹳天性机警,把家安在胡杨林边缘,那种地方树更衰老,更稀疏。第一次找到的一对黑鹳和一群苍鹭生活在一起,苍鹭反而不是很怕人,它们有时还替黑鹳照看孩子。

    这一对正在孵蛋,总不会轻易离开吧?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摄影总监尼尔老师曾经告诫,接近鸟类要有耐心,要用一周甚至更多时间,把掩体渐渐靠近。阿孟心急,拍摄周期也不答应。于是趁夜色在十几米外搭上了掩体。掩体是建筑用的轻型脚手架,插装式的,外挂军用迷彩伪装网。掩体顶部平台有两米长,一米宽,架一个三脚架,一个监视器,一个长焦镜头箱之后,阿孟有一个侧身躺下的空间。其他人撤走,只留一个人。人不敢动,尿是尿到瓶子里,免得鸟闻到或听到声音。

    第一夜,巨大的翅膀划过树梢,黑鹳回家了。

    早晨,一只鸟去觅食,只有一个机位,猛拍黑鹳孵蛋。下午,孵蛋的鸟也走了,两只大鸟轮番在周围盘旋,就是不回家。这个晚上,它们再也没回来。第三天,阿孟撤回驻地,想等鸟情绪稳定一些再去,制片主任已经不能容忍:“这样拍下去遥遥无期,我现在就可以取消对鸟的拍摄。”

    终于,那对黑鹳没再回来。在巢中,我们看到两只空蛋壳,已被乌鸦掏空了。

    这事后来觉得可笑,黑鹳在天上飞,什么都看到了。拙劣的掩体,聪明的鸟。但我一直不明白,就像在路边看到的鸟,无数车辆飞驰而过,它们悠闲自得,一旦你停车,它就立马飞走。跟人类生活在一起,它们只能这样。

    老天爷真是好心,在超出预期时间不太久的时候,我们终于拍到了一窝小鸟。再晚就只能鸣金收队了。

    这就是现在片子中看到的黑鹳,我们不得已干扰了它们的生活,在此郑重道歉。希望它们有一天能够了解,这种干扰会让它们未来的生活少一些惊恐,多一些安然。

3/5 < 1 2 3 4 5 >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