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是谁在森林里唱起忧伤的歌

CCTV.com  2007年09月27日 15:31  来源:北京青年报  
     
    [内容速览]讲述《森林之歌》拍摄的幕后故事/三年跋涉道不尽电视人的坚韧和传奇/中国首次大规模拍摄动

    追猿记:长臂猿不认拍摄公函

    ◎《北国之松》导演李文举

    去霸王岭,拍长臂猿,这是在海南漫长的四个月拍摄中,最让人兴奋的事。

    然而,详细一了解,敢情,整个霸王岭地区,仅健在12只长臂猿。正好是一个球队加一个教练,连几个敲大鼓助威的亲戚都没有。这12只,还凑不成一支球队,因为丫们闹了分裂,12只长臂猿分成A、B两群。A群7只,B群5只,连场排球都打不起来。

    我们去的地方是B群活动的区域。A群长臂猿较为剽悍,人不易接近,而B群,据说其中有一位老年猿,以人的年纪论,当为八十开外,是位老奶奶,行动迟缓,加之老来慈祥,对陌生事物见怪不怪,较易接近。

    作为一个进入老龄化的团体,B群的情况是这样的:一只老奶奶,一只中年妇女,一只壮年男子,两只幼崽。该壮年男猿是该团体现任领导,前两年,该老奶奶还老当益壮,产下一只小猿。

    我们带了12只大包上山。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爬山,终于抵达B群观测点的铁皮房子时,一个个都和背包一齐扔到床铺上,昏睡过去。

    不过,第二天一早,在雨滴敲打铁皮房子的巨响中,俺们就被猿啸声惊醒了,那是真正的啸声,凌厉、清越。俺们尽管都没听见过猿啸,但都在矇盹中高叫:长臂猿!

    大家翻身而起,一跃下床,拎起机器设备,在清晨在雨滴和薄雾中,冲进了热带雨林。

    天刚亮,雨林中树木茂密,视线尚不是很清楚,下了一夜雨,地上尽是黄泥,加之山势陡峭,跑上一个山坡,我们已经累得肺都要炸了。

    这样上山下山,翻了三道山梁,猿啸声却沉寂下来。大家浑身黄泥,目光痴呆,像是亡命天涯。

    呆坐了几个小时,猿声再起的时候,却是我们来的方向,声音已经不太清亮,看来,应该在四五个山头之外了。谁说老奶奶身手迟缓来的?

    我们的机器,有二十多斤重,还有三脚架,还有装在箱子里的监视器,还有超重的长焦镜头。

    无法想象带着这些宝贝疙瘩连滚带爬地去追长臂猿。

    我们决定,改追猿为守株待猿。既然是守株待猿,那么选好这个株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大石头边上,长着一棵不知名的果树。目前正是挂果期,果子是长臂猿乐意吃的,而这个季节,雨林中成熟的果实很少。别人附和说,是,是,是,最近啊,老听B群在这里叫,应该就是这棵树了。

    次日,天没亮,俺们就戴着头灯,早早地赶到这里潜伏了。挂起了伪装网,搭了些树枝,架起机器,只留摄影师王路一个人,等猿的到来。

    王路打开机器,调试的时候,突然从寻像器里看到一个黑影一闪而过,焦点刚一调实,竟然是一只长臂猿站在了树枝上。王路的手指还没有触摸到他最熟悉的开机键,那长臂猿双手抓住树枝,只一荡,不见了踪影。真是轻功了得啊,玩特技连个威亚都不吊。

    一会儿,对面的山坡上响起了密集的猿啸。监测员趴在一棵大树的后面,听得面色黯然。他们说,完了完了,它们合唱了。在他们的经验中,猿群在遇突发紧急状况时,就会发出这种合唱式的啸叫。

    我们只有等,没有选择。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天天守在那棵大树下,雨林不愧是雨林,暴雨一会儿一场,猿却没有出现。几天时间里,甚至连叫声都没有再听见。那棵果实累累的不知名的大树上,只有海南巨松鼠沉迷在丰饶的果实中,吃撑了,就趴在树枝上大睡。睡醒了接着吃,幸福得像是在过剥削阶级的腐朽生活。

    我们要拍长臂猿,却拍到了巨松鼠,好歹也算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小学时候,老师就说守株待兔是件不靠谱的事情。现实告诉我们,尽管扛着个摄像机,守株待猿也同样的靠不住。长臂猿不认台里的拍摄公函。

责编:郭翠潇

5/5 < 1 2 3 4 5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