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岳阳 |
|
|
|
|
|
岳阳古称巴丘,又称巴陵、岳州,位于湖南省东北部,一江(长江)、四水(湘、资、沅、澧)、两线(京广铁路、107国道)、三省(湘、鄂、赣)的多元交汇点上。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现辖汨罗、临湘二市,平江、岳阳、华容、湘阴四县,南、北、郊三区及君山、屈原、黄盖湖、钱粮湖、建新五农场。国土总面积15019平方公里,总人口485万,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方,除汉族外还散居着壮族、维吾尔族、苗族、回族等31个少数民族。 岳阳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称。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相映生辉,名楼、名山、名人、名文荟萃,名胜古迹甚多。 岳阳楼公园位于西门城头。园内岳阳楼威然矗立,脚踏烟波浩淼的洞庭湖,面对青螺滴翠的君山、头枕滚滚东去的长江、背靠繁华秀丽的闹市,有“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美称。三名楼中岳阳楼又独占鳌头。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元前后,距今1700多年历史,三国时期为鲁肃阅军楼;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初唐时称南楼;中唐李白赋诗后,始称岳阳楼,至公元1045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友范仲淹作了《岳阳楼记》,从此,岳阳楼更加闻名遐迩。在迄今为止的1700多年中,岳阳楼历尽沧桑,几经水淹、雷击、兵灾,但屡毁屡修,古朴之貌代代相袭,始终保持良好。岳阳楼的建筑艺术,真可谓巧夺天工。该楼主楼高19米,为"四柱"、"三层、飞檐、纯木"建筑。中间以四根楠木大柱从地到顶,承荷大部分重力,再用12根金柱作为内围,支撑二楼,外围绕以20根檐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飞檐与屋顶用伞型架传载负荷。三楼用"如意斗拱"、层叠相衬,拱托楼顶。全楼无一砖石,全用木料构成。闩缝对榫,结构严整,工艺精巧,造型庄重。飞檐、楼顶均盖黄色琉璃筒瓦,飞檐尖端饰以龙凤,昂首翘尾即欲腾飞。其三楼楼顶外貌酷似古代将军头盔,俗称盔顶,为我国古代建筑中所罕见。 君山,洞庭湖中的明珠,宛如“白银盘里一青螺”。与岳阳楼遥遥相望,柳毅井变称桔井,相传为柳毅传书之处,入龙宫之门。湘妃祠位于二妃墓北侧70米,为念祀舜帝二妃所修建。屈子祠亦称屈原庙,现辟为屈原纪念馆,经于汨罗城西北玉笥山顶。始建于汉代,1765年重建,占地7.8亩。自山脚至祠有石阶119阶。此祠为三进青砖结构。祠正门牌楼墙上绘有13幅屈原生平业绩和他对理想追求的写照的浮雕。后殿矗立一尊1980年重塑的屈原像。附近建有独醒亭、骚坛、濯缨桥、桃花洞、寿星台、剪刀池、绣花墩、望爷墩等纪念屈原的古迹,俗称玉笥山“八景”。 岳阳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每年5月至10月,是最佳旅游季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