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国家地理 | ENGLISH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 视听在线
搜索:  
 
国家地理首页
专题首页
线上故事
新闻背景
工程进展
走进青藏
地理概况----------
人文风情----------
自然生态----------
旅游提示----------
途经站点----------
青藏通途----------
雪域风情




 
线上故事

“齐大将军”的青藏故事
——中铁五局青藏指挥部的指挥长齐康平专访   8月5日





他生就的高门大嗓让我马上联想到他故乡陕西那高亢的秦腔……

——我不喜欢在后方,那种工作很舒服,但是会消磨斗志……
——不过既然定了工期,我就不允许说“不行”!只允许说你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你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是有困难,但还是办法多于困难!
——最对不起的就是家里人,父母、老婆和孩子。去年父亲去世了,正是我来青藏线之前。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齐大将军’!”

    在此次青藏线的采访当中,我听到了许许多多的战地英雄的动人故事,也实地见到了一些或平实或激扬的人物。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要算是齐康平,不仅因为他是中铁五局青藏指挥部的指挥长,不仅因为他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铁道部劳动模范和首批被授予的优秀项目经理,是因为他指挥的队伍工作的标段是青藏线上最难啃的骨头,因为他的豪爽热情、开朗健谈,当然还因为他是一个很精彩、很有个人魅力的采访对象。他生就的高门大嗓很有感染力,让我马上联想到他故乡陕西那高亢的秦腔。

    “我原来学的是医的”,他的开场白介绍让我一下对他产生了兴趣,想不到这个走南闯北铺了一辈子铁路、挖了一辈子隧洞的汉子还拿过听诊器。

    “原来学的医学知识跟我的工作甚至很多决策有很重要的关系,首先在工程中想到的是缺氧的问题,那么缺氧首先就需要补氧,要是没有医学常识的话肯定解决不好这个问题,所以在这里我首先提到隧道里面要背氧气瓶,我走到哪要把氧气瓶挂到哪,要是觉得供氧不足了工人马上吸一点儿,问题就缓解了,高原缺氧是一个症状,缺氧就要补氧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另外一个就是现在山上工地睡觉的房子,到晚上睡觉也没有问题,我们对此检测过,检测的结果是相当于降低了1100米的海拔,就像人住在氧气室里,大的环境我们改变不了,但是小的环境我们可以改变,想想在4700米的地方降低了1100米就是3600!有高原反应马上就缓解了,这就是氧气宿舍。

    我们还有氧疗室,氧疗室我们摆在隧道洞口,如果觉得不舒服了你来吸吸氧,那么有些工作岗位离不开的怎么办,一个三斤重的氧气瓶就挂那儿,随时都可以吸氧,这跟原来从事的职业有很大关系,我觉得这点很重要。

    所以大家生活方面的问题我历来很关心,我当过工会主席,过去就管这方面。施工调查、施工准备,首先生活怎么样都很有关系,所以就用不着谁说,很容易就想到,现在的医务工作,上面的急救室、急救中心,下面的康复室,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这就跟我的最早从事的职业很有关系。”

我是现阶段项目经理里面,唯一的一个全国优秀项目经理、唯一的八年的铁道部劳模、“五一奖章”获得者。但我明白大家给你加一项荣誉就是让你多干一点儿工作。

记者:您来了之后肯定是花了不少精力来搞基本建设吧?
齐总:没错。生活、供应是一条龙服务,可以去看看我们的家务舱,很好的,我们这的职工都是跟着大伙吃,我们的家务舱很卫生、很标准的、很有特色的。整个青藏线上建起第一个家务舱的就是我们,建起第一个康复医院的是我们,建起第一个中心实验室的是我们。

记者:听说全青藏线上只有你们去年冬季还在施工?
齐总:没错。因为我当过好几个线的指挥长,那时候当过侯粤线的指挥长,那时候经过冬季,在冬季施工的时候我就琢磨怎么保温,采取了一些保温措施,如果没在冬季施工过的话就没有经验,所以冬季施工的时候我就提出大保温的概念,刚提出来的时候我们局很多同志就觉得是不是夸大了,冬天如果在北京,外边刮风都感觉到受不了,更何况是青藏高原这种情况。实际上就是在洞口搭大棚子、搅拌站搭棚子,让工人在保温棚里施工,但做起来之后确实起了效果,为冬季施工解决了问题。
隧道施工受季节的影响虽然要比在外面施工受季节的影响要小一些,但是在这个地方冬季施工很困难。冬    季要是按严格说除了隧道,其它洞外的工程到了10月15号全部停止,一般工作需要的话可以干到11月底,怎么办,就得保温。

记者:听说这段是最难的一块骨头,有很多困难吧?
齐总:是有困难,但还是办法多于困难!

记者:如何解决施工用水的保温?
齐总:我们的水管专门有一个保温的电热毯,不但包了电热毯而且外边还包了防热外线,光包毯子还不行,因为紫外线一照很快就腐烂了,还有一个专门的发电机为这个管子送电,要保证水不冻,水要是冻了施工队就没法施工了。

记者:紫外线照了会腐蚀?水管是橡胶的是吧。
齐总:在青藏高原上紫外线辐射是非常厉害的,我们经常用的塑料袋很快就会变质就出问题了,那种腐蚀程度一般人不知道。它不是橡胶的,是钢管的,钢管外面包了一层电热毯,电热毯外面有一层保温材料,外面再包一层防紫外线了,防止它老化。所有的办法都是为了保证工期和工程的质量。

记者:那么您后来又怎么干上铁路这行呢?
齐总:可以说我干的行当比较多,接触的也比较多。原来我在工程处当了两年秘书又当团委书记,然后就去学习,然后就考到了兰州铁道学院,毕业以后就在工程队实习,工程队实习以后在天南地北的跑着修铁路,最后当上这队长。来之前还担任全局的工会主席。

记者:您的经历很多,好象基本都在一线。
齐总:对,因为我这么多年来当指挥长,事情是比较多的,我从毕业以后在队上当实习生,然后在队上就当了队长,直接在隧道队里当了队长,所以对隧道一点都不惧怕,因为我一直就在干这个工作,毕业就干,那个时候是跟着首长开隧道。

记者:能具体讲讲吗?
齐总:我当的第一个指挥长就在侯粤线,那时候工地有了问题,书记就派我做工作组组长,去蹲点。第二次当指挥长就到了广州,就是白云山隧道,那是咱们全国第一座连跨隧道,叫别人当指挥长别人都不愿意去,都怕干不了砸牌子。第三个就是南昆线的嘉竹青隧道,那也是我们国家的大融水、高瓦斯、高硬力隧道,都是别人不愿意干的。到工地的公路都是我们自己修的,那时候就是悬崖峭壁之间指点为路。

记者:一定有很多酸甜苦辣吧。
齐总:在侯粤线的时候,当时我就被借过去,借过去以后就不想还了。后来广州的工程进度缓慢我又去了广州,我们处长说那儿去不得,那儿是连跨隧道,你又没搞过,我心想,人家能设计出来,总就能干出来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当时请了西科所做咨询单位,这也是他们的一个科研项目。南昆线也开工了又挑了我去,那个工程我从头到尾一直干,当时是92年4月28号,一直到干完是96年9月18号,时间记的非常清楚。96年6月2号上午10时2分铺轨总算完了,从来没喝过那么多酒,那天喝了,跟大家喝了一瓶茅台,那时候喝茅台很不容易,就跟兄弟们说“放开喝,能喝多少喝多少,别喝出毛病就行”。

记者:您怎样看待危险呢?
齐总:我一般胆子比较大,危险的地方你作为领导来讲一定要走到,你如果不走到,第一你就不了解情况,就没办法决策。如果在隧道里头施工,遇到危险的时候就是地质不好的时候,如果你采取措施不利以后就会发生塌方。一旦出现塌方你就要去看,你如果不去看又怎么知道情况呢?另外,如果危险的地方你都不去又怎么叫别人去呢,在危险的地方不是你叫大家去冲人家就会去,只有说大家跟我来,在很大程度上你只要往前那么一站大家就知道往前跟着你走。

记者:原来您在基层修隧道的时候遇到过什么危险吗?
齐总:我那时候亲自处理过塌方,它那里原来塌方之后很多地方都是用木头支撑,但是木头不能打在混凝土里,就要换支撑,要换两种,一个就是换钢支撑,还有一个就是换成混凝土块支撑,有时会有危险。

记者:受过伤吗?
齐总:我有一次在检查工地的时候摔了,血一直流到脚底下,那时也没吭一声,就一直走完工地。我们有一些实习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听到隧道里“轰”的爆破声都吓一跳,我都习惯了。

记者:怎么就被派到青藏高原来做指挥长了?
齐总:南昆铁路的时候我在那当副处长,后来提到处长,2000年调到局里当副总经济师,三个月的就当工会主席,那时候我们还归铁道部,是铁道部任命的最后一批干部,当主席了我就真没想到会派我来这。

记者:我想领导调您做青藏线的指挥长是看中了您有经验、有魄力、有胆识吧。
齐总:因为我以前当过指挥长,到青藏线来的时候好多人的经历都没有我的多,有的人没有项目经理证,我200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项目经理,2000年的时候全国只有201个优秀项目经理,因为全国优秀项目经理在投标的时候要加分,所以我就在投标的时候被选中了。

记者:怎么看待以前的荣誉和现在的岗位?
齐总:我是现阶段项目经理里面,唯一的一个全国优秀项目经理、唯一的八年的铁道部劳模、“五一奖章”获得者。但我明白大家给你加一项荣誉就是让你多干一点儿工作。到这儿来,我觉得把这个项目搞下来作为我来讲一辈子修过这么多铁路,能来参加建设青藏线本身就很有成就感,对于一个四十岁快五十的人来讲成就感占主导作用。

记者:这么长时间一直都在外地,家里亲人会有意见吧?
齐总:最对不起的就是家里人,父母、老婆和孩子。去年父亲去世了,正是我来青藏线之前。

记者:就现在来看,工程的难度在哪里?
齐总:这段工程难度就在昆仑山隧道,难就难在它的地质结构很复杂,因为是长距离的冻土隧道。

记者:我听说说上面要求十月一号完工是吗?
齐总:现在要求9月26号贯通,按现在来看还需要加快进度,目前还有些困难,我的思路就是把后续工作往前赶,贯通的时间和后续工作缩短,让它们的衔接时间缩短,现在既然是公司要求9月26号贯通,我们也只有按照这个时间来做,要赶20天的时间,20天是什么概念呢?一天进2米,两个洞口就是80米,现在对我的后续工作安排也有一定影响,也无形当中加大了我们施工者的压力,还有一些其它辅助工作都要跟上。不过既然定了工期,就不允许说不行,只允许说我需要什么,我有什么困难,我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记者:上高原后身体怎么样?
齐总:不是很好但也不差,也能盯得往,来这儿之后减了11斤,现在还算稳定。

记者: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吧。
齐总:在我这里是有事随时报告随时处理,办公室就是宿舍,一般情况下都是晚上12点睡早上7点起。

记者:更喜欢现在的工作还是以前的工作?
齐总:我不喜欢做后勤,当然那种工作很舒服,但是会消磨斗志。

记者:要在这里待到2007年通车吗?
齐总:不是,我等不到,我们的下一个标段在西藏那边,2004年底就结束了,我等不到全线贯通。那时候我又不知在哪个深山的隧洞里呢。

    在我看来齐康平不仅有典型西北汉子的豪放、爽朗、粗犷的性格,还具备现代建设者特有的胆识和聪明才智,齐康平率领着这只青藏线的铁军承揽了最艰苦、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一段线路的工程,他喜欢挑战,专挑硬仗打,挑硬骨头啃,他说他觉得夺得这一标段,是他无上的荣光。

    两天后我在海拔4600米工地上又遇到了齐总,又听到了他那象秦腔一样高亢的标志性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