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青藏铁路的重大决策,这不仅是西藏人民的殷切企盼,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和几代铁路建设者的共同愿望。铁路广大干部职工正以积极的态度、扎实的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全力以赴建设好这条造福西藏人民、有利国泰民安的幸福路、团结路。
修建青藏铁路是加快西部大开发、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西藏自治区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青藏高原,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目前我国唯一不通铁路的省级行政区,交通运输设施的落后,制约了这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西藏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草场、天然林、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国家级自然环境保护区,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90年代后,西藏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九五”期间,西藏GDP年均增长11%,同期进藏客货运量持续增长,且增长率均大于GDP的增长。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目前,进出藏主要依靠公路和航空运输,已有的青藏、川藏、滇藏、新藏公路,对加强西藏地区与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特殊自然环境的限制,目前四条公路只有青藏公路能保持常年畅通,承担了进出藏客货运输的80%左右。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藏以公路为主体的格尔木至拉萨主通道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建设铁路运输通道势在必行。
青藏铁路从青海格尔木到西藏拉萨,全长1118公里。途经青海省的望昆,翻越唐古拉山,进入西藏自治区,经安多、那曲、当雄,到达自治区首府拉萨市。铁路建成后,在货运方面,将为西藏交通增加经济、快速、运能大、全天候的运输通道;在客运方面,将适应旅游业快速增长的需要,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加方便、安全、舒适、价廉的运输方式,大大提高这一地区的客货综合运输能力。
总之,青藏铁路的修建,将进一步改善青藏高原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西藏资源开发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加强内地与西藏的联系,促进藏族与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造福沿线人民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修建进藏铁路十分关怀和重视
早在50年代初,党和国家就着手研究进藏铁路建设问题。1958年,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同志的关怀下,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开工建设,1979年铺轨到格尔木,1984年正式交付运营。囿于当时经济实力和高原、冻土等筑路技术问题尚未解决,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停建。对青藏铁路高原、冻土问题的科研研究工作一直没有停止。
江泽民总书记十分关心西藏铁路建设问题,1994年7月,亲自主持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做好进藏铁路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1996年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对进藏铁路方案研究提出明确要求。2000年11月,江泽民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指出,修建青藏铁路是十分必要的,对发展交通、旅游、促进西藏地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是非常有利的。我们应该下决心尽快开工修建。最近,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对青藏铁路建设方案进行了研究,朱镕基总理指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已具有修建青藏铁路的经济实力,通过多年不间断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试验,对高原冻土地区筑路技术问题也提出了比较可行的解决方案。修建青藏铁路时机已经成熟,条件也已经基本具备,可以批准立项,应该说,批准修建青藏铁路,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怀重视的结果。现在,几代人的期盼和梦想将要变为现实,时代列车驶向“世界屋脊”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
铁路部门多年来进行了大量前期准备,有信心、有能力建好青藏铁路
长期以来,铁道部会同有关部门对进藏铁路方案进行了大量比选论证工作,经过了从多个方案到青藏、滇藏、甘藏、川藏四个方案,再到青藏、滇藏两个方案,最后集中到青藏铁路方案三个阶段。经过综合比较,滇藏、甘藏、川藏方案沿线地形陡峭,地质复杂,工程艰巨,新建线路较长,投资大,建设工期长等缺点比较明显。权衡利弊,当前建设选择青藏铁路方案比较有利。青藏方案虽然有高原和多年冻土等技术难题,但新建线路较短,工程量较小,地形起伏不大,没有大型控制工程,投资较少,建设工期短,特别是对高原和多年冻土问题,经过长期科研研究工作,已基本找到了解决方法。
青藏铁路的勘测设计工作早在50年代就已开始,70年代在进行航测和大面积踏勘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设计和定线研究。近年来,铁道部又组织各方面专业人员进行实地踏勘,重新收集了水文、地质和经济资料,开展专题调研,并会同国家计委、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等有关部门领导同志进行现场考察。经过多年的研究论证和勘测工作,提出了适当提高线路标准,提高列车速度,减少沿线布站,控制劳动定员,采用机械化施工等对策,以减少在高寒缺氧地区修建铁路中和交付运营后的管理困难问题。
青藏铁路是一条高原铁路,海拔高4000米的地段965公里,其中多年冻土地段550公里。为解决多年冻土地区的筑路难题,铁道部自1960年就成立了青藏高原铁路科学技术研究所,组织力量在海拔4780米的风火山常年冻土地区开展路基、桥涵、房屋试验工程,并连续进行40多年的观察,对冻土地区工程建设有了深入认识,对冻土土建部分的研究试验陆续取得一些成果,找到了解决冻土引起线路
病害的有效措施。可以讲,在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建设铁路的关键技术问题已基本解决。同时,青藏公路和高原输油管道、东北和西北冻土铁路建设、运营实践,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为了在铁路建设与运营中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铁道部与有关部门正在制定预案,开展研究。我们有信心、有能力高质量地建好青藏铁路。
为了使铁路早日进藏,几代铁路人付出了艰辛努力。广大勘测设计和工程技术人员在自然条件极其特殊、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克服头晕、心悸、胸闷等高原反应,顶风冒雪,多次往返于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高寒地区,在牦牛负重难以行进的地方,携带沉重的测绘器材进行作业。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有这样一支顽强拼搏,吃苦奉献,敢打硬仗的铁路建设队伍,是我们建设青藏铁路的重要保证。
在青藏铁路前期工作中,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国家计委、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财政部、中科院、地震局、交通部、国土资源部、地质科学院、环保总局等部门都给予大力支持,为青藏铁路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了更好地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尽快开工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批示,铁路部门正在全力以赴加紧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建设方案,抓紧做好项目实施前的可行性研究论证;二是进一步组织路内外科技专家,对多年冻土进行工程地质应用性勘察、研究和试验,对高原地区人体生理和铁路的运营管理、维修模式进行研究,深入探索建设高原生态铁路、环保铁路的有效途径;三是加强对铁路职工进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搞好人员培训、工程项目招投标、物资保障等工作;四是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做到准备充分、组织严密、快速有序,确保青藏铁路顺利开工,为高质量地完成建设任务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铁道部部长 傅志寰)
来源:人民网 2001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