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国家地理 >  走遍中国 > 出行交流   


逶迤草原云淡淡

避暑山庄看雪

牡丹花开洛城东

雨中九溪十八涧

进藏感悟

中国的十大徒步旅行线

未眠老君山

云南游记

琼瑶仙境 玉水寨

拉法山气泡洞探险亲历

情漫西山

驾驶捷达千里游西安

还想上一次响沙弯
楠溪江




    新世纪里的第一个大年初一,北国的大地上刚刚经历了一场暴雪的袭击,山峦白了,河川平了,而意犹未尽的天幕上,仍还布满着厚厚的云层,大片的雪花时而还在飘忽着。而我却在这样的时刻,搭乘上了飞往温州的航班,开始了我的春节旅行。如今7天假日行程结束,投入繁忙的工作,常常在那闲暇时分,每每忆及这次旅行中温州空灵的奇山秀水和绍兴厚重的历史人文,常常感怀于心并又为此激动不已。这种情怀、这种感慨、这种体悟和心情,总想把它赋笔成文,珍藏于心。
    山水之游,虽为人生一大快事,但对于我来说却并不轻松,那隐匿在山水之间厚重的历史帷幕,却很难使自己忘情于淳情天成的自然山水之中。然而,这温州山水所独具的美质和神韵却使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超脱,乃至全然为之而陶醉了。
    想必现代人于忙碌紧张的竞争之隙,暂入自然的怀抱,让那自然山水的奇峰清涧去松弛一下紧绷着的神经,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来怡悦那麻木的心灵,引清风细雨,涤一涤被污染了的情怀,也是一种怡然的活法。而这次春节旅行的第一站,温州的楠溪江,正是这样一处令人梦思神往的人间仙境。
    楠溪江,仅仅听听这个名字,就能感觉出她的美韵,更有那精明的温州人,在沿楠溪江蜿蜒曲折的临江公路旁竖起的那一个个“楠溪江,山水诗的家乡”的大广告牌,就是仅驱车从这里一掠而过,身上也会落满这楠溪江山水华丽的诗句。
    到楠溪江的时候,是在大年初二,当北国的大地上仍在飘落着纷纷扬扬的大雪的时候,而这里的楠溪江,却细雨霏霏,绿意葱葱。我知道,这绵绵3百里的楠溪江分岩头、大若岩、石桅岩、水岩、北坑、陡门和四海山等7处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境区共计800多个景点,但只凭一个下午的游程是远远不够的。温州的朋友问我怎麽安排这里的游程,我只是选择了岩头的狮子岩和大若岩的陶公洞。
    楠溪江是在温州永嘉境内,南北纵贯。一到永嘉,我便想起了那个在仕途上不走运的南朝大诗人谢灵运。他被贬后来这里做过永嘉太守,虽一生中官没做大,又在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刀下早早结束了自己年仅49岁的生命,但他在仕途失意的苦闷岁月里,凭借这永嘉山水的灵性却拂拭了自己心灵上的愤懑和忧思,成就了其大量优美的山水诗作,开我国古代山水诗之先河。也许就是这空灵的永嘉山水,才使得他的诗句具有了富丽而丰赡的艺术内涵。
    我不知道当年的谢灵运来过这狮子岩没有,而眼前的这狮子岩,却活脱脱是一付优美的山水诗画。一座酷似雄狮的小屿截流孤立在这楠溪江万倾清流之中,昂首张口,迎流而踞,细雨霏霏之中,雄姿娇态,风情万种。
    唤来一排小竹筏,撑伞坐在竹筏之上,筏公身披蓑衣头戴竹笠摇桨筏头。竹筏毫无声息地驶离岸边,宽阔平坦的楠溪江面上竟感觉不到江水的流动,迎流望去,不知是雨烟,还是雾霭,飘渺在江水的尽头,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哪是云、哪是水,只感觉身旁的楠溪江水是从远方的雨烟雾霭中飘飘而来。由于天上飘下的雨珠细碎如雾,直让人感觉它不是打落在江面,而是被这静静的江水溶化。江水平静如镜,见不到一丝雨滴落下的涟漪,若不看狮子岩截流撞起的浪花,你真感觉不到这清醇碧秀的楠溪江水还是在流动着。
    今天来这里的游人很多,江面上一排排的竹筏来来往往,但在这宽阔的空间里,没有一丝喧杂的感觉,只见在雨雾蒙蒙的江面上,游人撑起的各色雨伞,象朵朵艳丽的花朵,绽开在这冬日的楠溪江上,远处在云雾缭绕中时隐时现的黛绿色山峦倒影江面,还有那时而茂密、时而稀疏的滩林,在雨中、在绿色中、在这楠溪江的诗情画意之中,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那首老歌中的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不,竹排不走,是这两岸的青山在走。难怪那与谢灵运同时代的陶弘景放着人间的荣华富贵不享,执意要隐居在这楠溪江边做起了他的“山中宰相”,一做就是终生呢?
    朋友讲,楠溪江最美的时刻是在夏秋时节,那时天气晴朗,江水清澈,日光月影,木繁花丽,更显楠溪江独到的美韵。但我到是感觉,这冬日里雨烟雾霭中的楠溪江更有着她无可比拟的朦胧之美。也许就是这白昼如昏亦真亦幻的朦胧幽景,才引发了一千多年前那个陶弘景的心思吧,他弃庙堂而不顾,想来这里得道成仙了。
    陶公洞远离楠溪江,位于大若岩山的脚下,是一大型的天然岩洞,洞高56米,宽76米,深79米,为浙南最大的岩洞。
    我们在狮子岩滩林处的小竹楼上稍事歇息,品过沁心的香茗,便趁天色未晚驱车去了陶公洞。
    到达陶公洞时,已近傍晚,夜幕在徐徐降临。朋友告之,陶公洞是大若岩景区的门户,往里面走还有数十个景点,无奈时间仓促,只能顾及陶公洞了。
    陶公洞曾被道家誉为“天下第十二福地”,因南朝齐梁年间的著名道教思想家陶弘景曾在此隐居而得名。其实,据史料记载,在陶弘景之前,最早来此隐居的是西汉的傅隐遥,随后三国时的王玄贞也曾在此修炼过。也许是因为陶弘景的名气较之前者们要大吧,所以这里被誉为了“陶公洞”。
    陶公洞分上下两层,洞穴幽深,环境优美,有人曾用这样的文字赞美过它:“洞内晦明,随云变动,云归则暗,云散则明。”可以看出,这里的香火很旺盛,眼下虽已近傍晚时分了,洞内还有许多的游人在虔诚地烧香进火,而我却不愿意失去这宝贵的时光,撇开朋友我一人徜徉在洞外的溪流旁,披着将要来临的夜色,四顾左右,恍若置身于一人的空间,两旁黑蜮蜮的崖峰似乎随着夜色在向我压来,遥望远处那各有所似形象逼真的十二峰,有的象童子,有的象香炉,有的象横琴,有的象犀牛,等等,等等,令人目不暇接也心旷神怡。想不到,在这笼罩着玄妙奇幻的道家文化氛围的陶公洞周围,竟还有这麽多的人间尘影。也许你于凝视之中稍一走神,这些景象就会猛然间能活起来,只是感觉这样的鲜活,已经超脱了人世间的红尘,他们腾在天上的雾中,他们飘在人们的心里。是的,他们与这如仙如歌的楠溪江水,都是大自然馈赠给这块神奇土地上的瑰宝呀。
    楠溪江归来,使我真正感受到了那“天人合一”的妙境,人之性灵与山川之灵性,在这里合同而化。游历于这楠溪江的山水之间,人生况味、自然风景、宗教氛韵都参合成了这楠溪江山水所特有的清幽、空灵之美。而这美丽的楠溪江,就象是千年万年也弹不完的五线乐谱,它时时飘忽着迷人的仙律、处处跃动着怡情的音符;它又象是一卷千年万年也书写不尽的山水诗篇,字字玑珠、句句琐链。
    游完狮子岩和陶公洞,我与朋友约定,待以后蒙垢了城市灰尘的心魄耐不下去的时候,我们再来楠溪江,用上它足够的时间,游遍这楠溪江山水,还一个真实的自己。(驿路牧歌)

责编:王卉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