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国家地理 >  自然探索 > 探索随笔   


古道悲风

剥离宋代古墓壁画

揭开“东方金字塔”神秘面纱

北极小城特罗姆瑟印象

美洲乳齿象可能因结核病灭绝

这种鸟已经随风而逝

十万铜铸文字 几多华夏故事

“死亡之海”将现“绿色长廊”

天坛再现“北圆南方”古貌

寻险罗布泊

放纵天性,上路吧!朋友

独腿单骑闯过阿里无人区

百年来的简帛发现与简帛学的发展

凝望西部

史念海与中国历史地理学

神秘的玛雅文明:水晶头骨千古之谜

带着对生命河的关注-行进在金沙江畔

探秘藏北颅骨墙

接近《垂直极限》

发现深海沉船 印证英雄胆量

百名郊游者云蒙山历险记

古城镇远

阳光中的香格里拉

千里风尘:慕士塔格攀登深圳队前方报道之六

一个罗布泊探险者的野生动物情结

千里风尘:慕士塔格攀登深圳队前方报道之五

风雪念青路--(7.3) 冰淇淋之夜

风雪念青路--(7.2)探路c1

风雪念青路--(7.1)建立大本营

风雪念青路--6.30 当雄

风雪念青路--(序)

纳木湖畔望羌塘

千里风尘:慕士塔格攀登深圳队前方报道之四

千里风尘:深圳队慕士塔格攀登前方报道之三

千里风尘:深圳队慕士塔格攀登前方报道之二

千里风尘:深圳队慕士塔格攀登前方报道之一

魂牵卡瓦博格

贡嘎山札记 (下)

贡嘎山札记(上)

难忘的九天九夜(四)

难忘的九天九夜(三)

难忘的九天九夜(二)

难忘的九天九夜(一)

飞跃罗布泊

卓奥友峰的神秘面纱的背后

闯进雪域险境--雄鹰盘旋在地球最高处女峰
探秘巴丹吉林沙漠



    金秋10月,记者踏上了巴丹吉林沙漠这片神奇的土地,展现在面前的巴丹吉林沙漠是一个灿烂的世界!
    神奇的沙漠瀚海孕育了深厚的大漠生态文化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北部,面积4.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其西北部还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域至今尚无人类的足迹。一般海拔高度在1200~1500米之间。
    奇峰、鸣沙、湖泊、神泉、寺庙堪称巴丹吉林“五绝”。受风力作用,沙丘呈现沧海巨浪、巍巍古塔之奇观。巴丹吉林沙漠占阿拉善右旗总面积的39%,相对高度200~500米,是中国乃至世界最高沙丘所在地。宝日陶勒盖的鸣沙山,高达200多米,峰峦陡峭,沙脊如刃,高低错落,沙子下滑的轰鸣声响彻数公里,有“世界鸣沙王国”之美称。沙漠中的湖泊星罗棋布,有113个之多,其中,常年有水的湖泊达74个,淡水湖12个,总水面4.9万亩,湖泊芦苇丛生,水鸟嬉戏,鱼翔浅底,享有“漠北江南”之美誉。沙漠东部和西南边沿,茫茫戈壁一望无际,形状怪异的风化石林、风蚀蘑菇石、蜂窝石、风蚀石柱、大峡谷等地貌令人叹为观止。生动记录狩猎和畜牧生活的曼德拉山岩画,被称为“美术世界的活化石”。
    在阿拉善右旗7.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栖息着2.4万各族儿女,而在境内的2.8万多平方公里的巴丹吉林沙漠中,生活着24户100多个牧民,他们世世代代善待沙漠,沙漠也给他们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创造了人与自然相安如初的大漠生态文化。一个湖泊、一个沙窝就是一个生物圈,就是一个创造生命奇迹的故事。自1984年以来,先后有法、日、美、奥地利、新加坡等国家及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前来考察。1993年,中德联合考察队对巴丹吉林沙漠进行了综合考察,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发现了鸵鸟蛋和恐龙化石,在沙漠腹地的湖泊周围还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和旧石器,经考古分析,这里在3000~50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1996年德国探险旅行家包曼出版了《巴丹吉林沙漠》一书,轰动了欧洲探险界。
    人与自然的长期磨合创造了深刻的绿色理念
    远古时期,巴丹吉林沙漠就留下了人类文明的足迹,尤其是上个世纪以来,这里的绿色理念完全升华到一个崭新的境界。
    不久前,阿拉善右旗建旗40周年,出版的《阿拉善右旗———四十年的回顾》一书,收集了自阿拉善右旗成立以来曾任旗委、政府领导职务的14位同志的15篇回忆文章,可以说字里行间道出了这样一个哲理:阿拉善右旗走过的40年,就是这里的人与自然磨合协调的40年。给我们勾画了这样一幅天人合一图:辽阔的阿拉善右旗草原上,奔跑着近3万峰阿拉善双峰骆驼,20余万只阿拉善白绒山羊;地下埋藏着煤、铁、铜、黄金、盐、芒硝、碱、萤石等丰富矿藏,曼德山岩画、巴丹吉林沙漠奇观驰名中外,更有2.4万顶天立地的阿拉善右旗人民经历了艰苦和胜利的洗礼……
    阿拉善右旗人饱经了恶劣环境的磨砺。阿拉善右旗因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下向东南方向转移的影响,加之境内分布大面积的干旱土壤和松散的流动沙丘,成为我国沙尘暴的多发区。据统计,近10年来,频繁发生的沙尘暴达39次,其中强沙尘暴达10余次。1964年的旱灾和雪灾,全旗牛马损失70%,骆驼损失1/3,小畜损失50%。历史上为抗灾保畜,旗领导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沙漠戈壁,延伸到罗布泊一带寻找草场。1962年,阿拉善右旗遭受旱灾,部分牧民将牲畜赶到额济纳古日乃湖放牧,不巧,此时这一带被划为国防军事禁区,必须立即撤回。隆冬时节,旗长卜和一行3人,冒着生命危险,骑着骆驼,经过5个昼夜的艰难瀚海历程,穿越巴丹吉林沙漠急进古日乃湖,而后,又用近半个月的时间,安全撤回了80多群牲畜(计2.7万头只),270多人。
    阿拉善右旗人实现了与自然协调的磨合。投资500万元,打通了上丹至孟根的瓶颈咽喉,建成了阿拉善盟境内的第一条穿沙公路,使巴彦浩特至阿拉善右旗旗府所在地的额肯呼都格镇朝发夕至的梦想变为现实。此后,全旗苏木公路交织如网。历时3年,铺设管道100余公里,投资1100万元,跨戈壁,越大漠,让旗府所在地的人民喝上了甘甜水。完成草场围栏455处65万亩,新建畜群草库伦750处1500亩,建畜群贮草库794座,扭转了靠天养畜的局面。植树113亩1.2万株,建立了“满达广场”绿地。建立了旗县级巴丹吉林湖泊自然保护区,实现有效保护,永续利用。
    赤子的呵护为西部的灿烂凝铸了大漠之魂
    阿拉善右旗这片辽阔而原始的秘地,是祖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著名的巴丹吉林沙漠绝大部分就坐落在这里,其面积达4.7万平方公里,当于
    40个香港,是世界高山大河分布密集的唯一沙漠,拥有世界上高达500米的最高沙山,沙漠中星罗棋布的湖泊比湛蓝的天空还美。巴丹吉林沙漠的任何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我国西北、华北等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阿拉善右旗境内的高峰陡岭、低山丘陵等都是阻挡来自西伯利亚寒流的天然屏障。如同在浩瀚的沙漠、无边的戈壁上骆驼成为“动物之王”一样,这片特殊的土地上还生长着多种旱生或超旱生的“植物之王”,勤劳勇敢的阿拉善右旗广大牧民祖祖辈辈守护着这片古老土地,一代又一代地保护着祖国的边陲。一位资深的老旗长说得好:“在这里,每一顶毡房就是一个边防哨所,每一位牧民就是一个活的界碑,人人都是守边英雄和生态卫士。”这,就是大漠儿女用赤胆忠心凝铸成的大漠之魂!
    本报记者翁浩
    中国环境报

责编:东子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